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了较大影响,产销量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大开放,特斯拉强势进入、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集体发力,国际供应链调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面临着新的竞争。如何认识这些变化,顺应新的形势发展,成为摆在电池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7 月 25 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第七期在线上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动力电池产业整体趋势再研判”,与会者围绕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路径、新冠疫情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影响深度与广度、国际化竞争下的国内电池产业格局变化、电池领域急需的投资重点、推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五个议题展开。

会议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主持。来自上汽捷能、孚能科技(赣州)、远景、中航锂电、浙江华友、蜂巢能源、欣旺达电子、 lg 化学中国总部、 宁德时代新能源、天津力神、惠州亿纬锂能、华为车载电源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芳;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副秘书长王贺武等参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做了会议总结。

企业态度:动力电池产业要用创新迎接挑战

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是国际汽车业达成的共识。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建成了较高水平的供应链,开创了世界最大的市场,进入政策推动型向市场引导型模式的转变,要面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

目前,除了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外,更需要用产品性能的提升来吸引真正的客户”。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忠龙指出:“电动汽车的环保、使用成本低,自动驾驶等功能,对消费者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慢、低温性能打折、安全性不足等是电动汽车客户使用的痛点”。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梁锐建议,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应对标日韩企业,通过提升良品率、材料利用率、一致性来获得成本优势。他指出,松下、三星、lg都很注重精益生产,他们使用的原材料并不便宜,但成品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9.8%。而我们企业的出货率多在90%多一点,毛利率相差约10%。“我们更需要练内功,把精益生产竞争力提升起来,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位置”。

孚能科技王瑀认为,从2000年到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2015年前重点解决了续航里程问题,有了600公里、700公里续航里程的车,400—500公里的车已经很普遍;2018年主要解决电池寿命问题,相继突破了30万公里、50万公里、100万公里多个使用寿命节点;现在企业关注的是电池成本和安全了,要解决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提高整车安全性问题,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lg化学中国总部副总经理孙兴起对此有同感。他认为,下一代电动汽车对电池的需求将集中在五大方面:长续航,希望达到600公里以上;快充,希望20分钟充电80%;长寿命,达到10年30万公里。低成本,希望购车成本与燃油车同价;高安全。他概括为两点,高性能与高安全并存。

专家观点:注重基础研究与全链条研究来支撑产业发展

认真听取企业代表发言后,与会专家都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中国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要减小体积,提高动力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有两个创新:第一,正极材料是重要的创新点。第二,降低电池成本。他介绍了该所正在推进的厚电极技术,指出,通过双层涂布调节把电极变厚,可以保持比较好的体积能量密度特性,是一种降成本的方法。他还建议加快全固态电池的研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芳谈的是动力电池技术革新的路径。她认为,技术界希望用高比能量电池解决中高端车的安全问题是没有错的,但对于80%普通城市职工来说,普通电动汽车是他们出行的选择;对于乡镇群体来说,能够兼顾出行和营收需求的中低端车型是第一选择,对这两类产品安全性能的优化,也是技术创新应该重视的一个板块。

她认为,电池领域投资的重点是提高电池的质量、品质、工艺水平,高度的自动化产线和高质量的工艺控制体系是必要的保障,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生产流程中的监测和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关键材料的攻关也是重要的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电池性能的提升应该从关键材料入手;第二,国家应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第三,对电池的智能化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应该给以重点支持。

他告诉与会者,2015年在第三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时,他的团队就提出了安全阈值的识别和控制课题,就是电池的安全边界。他们把安全问题从定性变成了定量,通过梳理模型演绎出安全度并且申请了专利,配置到汽车上,及时起到预警作用。他强调,原始创新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希望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给予持续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不赞成大力发展电池快充,尤其是高电压快充。他指出,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来讲,它不适合快充。快充对电池的寿命有影响,对电池的安全性也有影响。他支持用换电模式解决这个问题。他还指出, 我国第一个“863”计划就支持发展固态电池,发展固态电池我们有技术基础。他希望固态电池能够比较自然的过渡到产业化,而且大规模产业化的时间应该尽量提前,不宜等到2030年。

主持人欧阳明高院士总结了大家的观点。他指出,大家都关注动力电池的成本、安全问题,我们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就是科研和企业都要集中力量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转折,政策也需要转折,首先是新能源汽车定位的转折。欧洲得益于电动车的低碳技术定位发展得很快,中国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个新定位可以将电动汽车与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结合配套,获得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连续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升级热潮的到来,市场对电动汽车提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等多维度的高要求,企业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国家要给予前期技术研究、基础技术研究、颠覆技术研究以足够的支持。行业、企业要集中力量向两个方向发力:一个方向是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另一个方向是绝对不能放松在研发上的投入。因为储能电池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研发投入是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网站地图